糖尿病专家刘志明主任谈:糖友如何改善微循环障碍
时间:2023-05-14 13:39:43
来源:
成都西南中医医院
浏览:3901
主讲人:刘志明 副主任医师
华西疑难病研究院副院长、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
西南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特需门诊专家
国家专利《仙鹤参芪中药配方》科研带头人
早年师从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向红丁教授。从事糖尿病临床及糖尿病医药开发与研究30余年,临床擅长治疗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引起的大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对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障碍治疗及新药临床研究开发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医学界专业人士和广大患者的肯定和好评。
擅长:2型糖尿病,中早期糖尿病逆转治疗,糖尿病肾病,胰岛功能障碍。
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早期对其进行干预有助于防治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具体内容如下:
一、什么是微循环?在人体内的作用有哪些?
微循环在人体的循环系统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就是心脏,心脏可以起到一个泵的作用,血液离开心脏后经过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然后流到全身,当血液流到最细的小动脉时我们称之为细动脉,细动脉眼睛是看不见的,然后细动脉最后又要经过最细的静脉,通过大静脉再回到心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循环。在大动脉和静脉之间必需要有一个联系的纽带,这就是微血管,血液从最细的动脉中流进来,然后分成许多的小血管,这些小血管呈网状分布到细胞的各个方面,也叫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的血液往外流,经过最细的静脉就流出去了。其中细动脉、细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网我们称之为一个微循环的单位,研究微循环单位里流动的血液的科学叫做微循环。
微循环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大的动静脉就像一个管道,只管输送没有物质交换,不给细胞什么营养,因为壁厚所以营养透不过去,到了微血管后血液在微循环中流动,由于毛细血管壁很薄,直接贴着细胞,所以微血管中的血液就可以把氧气、营养物质交换给细胞。微循环是营养物质交换的场所,所以微循环也叫做营养物质交换循环,微血管也叫营养血管。总之,微循环的主要作用是把营养带给身体各个组织,组织有了营养才能够正常运转,一旦没有了营养,就会直接影响到各个组织的功能。
二、糖尿病合并微循环障碍的危害
糖尿病合并微循环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因机制之一,将会损伤身体多出器官组织:
1.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人若存在微循环障碍最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就是眼睛。通过眼底造影可以清晰的看到眼部上的微细血管特别多,微循环丰富,因此糖尿病患者一旦存在微循环障碍,极易引发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早期表现为视物模糊或者视疲劳,晚期将直接出现白内障、失明等现象。
2.糖尿病肾病
肾小球是由许多毛细血管组成的,肾脏若发生微循环障碍,会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肾小球动脉阻力增大,入球动脉阻力增高,超滤压升高。肾小球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损害将形成蛋白尿、水肿(浮肿)、肾功能衰竭和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糖尿病神经病变
糖尿病引起的微循环障碍还将导致末端循环障碍,末端循环障碍又导致身体末端的神经细胞营养的缺乏,出现皮肤感觉异常,包括灼烧感、刺疼、麻木、四肢伴有袜套感等。可见,糖尿病微循环障碍也是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的病理基础。
4.糖尿病合并坏疽和感染
由于微循环障碍导致营养物质的缺乏,以及免疫细胞(白细胞)运行通路受阻。细胞如不能获得营养就易出现感染,而此时,免疫细胞若不能到达该部位及时进行修复和消炎,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病足,即足部细胞的死亡及伤口不易愈合,严重者将面临截肢和死亡的风险。
5.骨质疏松
骨骼营养主要依靠毛细血管来提供。微循环障碍骨骼营养的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等;如果关节滑囊微循环障碍,将导致软骨的代谢减慢,引起骨性关节炎。
三、如何改善微循环障碍呢?
改善微循环障碍首先要治疗本病,治标还要治本。比如严格控制血糖可以使糖尿病病人微血管的肾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如果合并大血管疾病,单纯解决血糖是不行的,病人还要控制血压、调整血脂、戒烟、避免肥胖等。并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来进行辅助治疗,像中医有很多活血化瘀的中药就可以改善微循环,成都西南中医医院糖尿病特需门诊专家组提醒您:《仙鹤参芪中药制剂》是由西南糖尿病研究院、四川中医药科学院糖尿病临床研究与新药开发研究专家团队,根据清代乾隆年间著名医学家黄元御的消渴症系列秘方基础上组方配伍调整而成。通过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及临床实验,于2012年经国家医药专家评审组最终评定,团队研发的系列糖尿病中药制剂及系列配方,取得多项国家医药发明专利。
《仙鹤参芪中药制剂》利用黄芪、人参等益气降糖;红花、当归、鳖甲、三七等行气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药来扩张血管,有效改善微循。经成都西南中医医院糖尿病科门诊临床治疗验证,服药1-2个疗程,92%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明显减轻或消除口干多饮,失眠盗汗,五心烦热,厌食纳差,神疲乏力,手足麻木、视物模糊、下肢浮肿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可明显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流的粘度、改善细胞的灌溉,76%的中早期糖尿病患者实现临床逆转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