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家刘志明主任揭秘血糖维稳机制,助力糖友重塑血糖稳态!
时间:2023-05-14 13:34:07
来源:
成都西南中医医院
浏览:5126
主讲人:刘志明 副主任医师
华西疑难病研究院副院长、糖尿病研究中心主任
西南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特需门诊专家
国家专利《仙鹤参芪中药配方》科研带头人
早年师从我国著名糖尿病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治疗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向红丁教授。从事糖尿病临床及糖尿病医药开发与研究30余年,临床擅长治疗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引起的大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对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障碍治疗及新药临床研究开发取得多项研究成果,受到医学界专业人士和广大患者的肯定和好评。
擅长:2型糖尿病,中早期糖尿病逆转治疗,糖尿病肾病,胰岛功能障碍。
正常生理状态时,人体血糖水平在空腹状态下稳定在3.9-5.6 mmol/L,这种状态称之为血糖稳态。血糖稳态是确保大脑等重要脏器、红细胞等依赖葡萄糖供能的细胞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正常机体之所以能维持血糖稳态,主要归功于人体自有的一套葡萄糖维稳机制。该机制由多个调节血糖的器官、组织和细胞(包括大脑、胰岛、肝脏、肠道、肌肉与脂肪等)共同协作组成。当葡萄糖水平发生变化时,机体各血糖调控核心器官(胰腺/肝脏/肠道)在对应的葡萄糖调定点开启对血糖变化的“自主应答”,这就是血糖稳态自主调节,也是机体维持血糖稳态的基础。
在复杂而精密的血糖稳态系统中,葡萄糖激酶(GK)作为血糖稳态自主调节的重要环节,如同“芯片”般同时存在于血糖调控核心器官中,协调着各器官之间的精密协作,将互补的调节机制结合成一个紧密调控和稳定的葡萄糖稳态网络。葡萄糖激酶(GK)GK作为一种变构酶,可感知葡萄糖浓度变化——随葡萄糖浓度水平变化,葡萄糖激酶(GK)改变自身的构象,启动细胞内的血糖调控步骤,快速调动各器官对血糖变化进行机体“自主应答”,从而维持血糖稳态。2型糖尿病病理生理机制尽管复杂,但其共同特征均为血糖失稳态,临床表现为“四维指标”不达标,即持续高血糖、餐后血糖显著升高、血糖波动大等。从血糖稳态的角度来看,T2DM患者自身调糖能力受损,有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激酶(GK)存在损伤。基础研究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肝细胞中葡萄糖激酶(GK)基因表达量/活性比正常人群下降约50%。葡萄糖激酶(GK)基因突变或敲除可导致葡萄糖调控与处理能力降低,血糖稳态自主调节失常,包括胰岛素早相分泌延迟、胰高糖素过度分泌、肝糖原合成受阻、GLP-1生理性分泌减少等,从而导致自身调糖能力受损,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成都西南糖尿病诊疗研究中心证实,国家科研专利中医配方《仙鹤参芪中医制剂》配合《糖尿病胰岛靶向治疗技术》,可提高GK功能,并进一步改善胰岛细胞活性及敏感性,增加胰岛细胞受体数目,修复胰岛细胞受损,消除胰岛素抵抗等胰岛功能障碍,达到有效逆转糖尿病病情进展,恢复胰岛智能分泌,增强人体受损的自身调糖能力,改善血糖稳态。临床试验证实,综合治疗1-2疗程后,可显著增加功能性胰岛β细胞数量,提高肝脏GK表达,并促进肠道GLP-1分泌,可显著降低T2DM患者HbA1c水平,平稳餐后血糖。